北京房山灾后重建:一年基本恢复,景区民宿恢复运营,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 31.2%

2024-10-10 03:11:38来源:北方时空

去年“23·7”暴雨灾害重创了北京房山区,留下深刻创伤。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犹如无情刻刀,在房山土地刻下印记。然而,“风雨过后现彩虹”,一年来,房山区焕然一新,向全球展现了其坚韧不拔、奋发向前的精神图景。

一、伤痛后的重生:基础设施全面修复

回顾那起灾难,房山区受损沟渠、毁损道路及基础设施全面瘫痪,其情状至今仍令人心惧。然而,这些艰难险阻反而激起了房山人民团结一心、共筑家园的坚定意志。今之日,步入房山,往日之废墟已蜕变为新生的建筑与生活的乐园。超过1.3万座原址房屋的修复与重建顺利进行,不仅使受灾者重获宜居之所,也赋予他们新的生活信念。

二、农业生产的恢复:绿意盎然,生机勃勃

房山农业构成其根基,亦是灾后重建的关键。经过一年的辛勤努力,农业生产已恢复至灾前状态。田地里,郁郁葱葱的作物随风舞动,彰显生命的坚韧与期盼。农民的劳碌身影,绘就了勤劳致富的迷人画卷。这些成果凝聚了政府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,亦展现了房山人民不屈不挠、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。

三、旅游业的复苏:新活力,新气象

房山区旅游业作为地区另一亮点,经灾后迅速崛起。景区与民宿逐步复苏,宾客络绎不绝,领略房山独有的风土人情。今年上半年,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31.2%,旅游收入上升21.5%。夏村夜市、长沟稻田咖啡等创新旅游项目深受欢迎,为市场增添活力。

四、长远规划:高质量发展与韧性提升并重

房山区政府于灾后恢复重建阶段,从长远视角出发,统筹灾后重建与持续发展,确立了“三年全面进步,长期高质量增长”的战略目标。政府着力提升基础设施质量与城市抗风险能力,通过推进“平急两用”设施建设及建立安全应急屋示范点等措施,正逐步打造更安全、宜居及韧性增强的城市生态环境。

五、山区乡镇的蜕变:安全应急小屋守护家园

于十渡镇、佛子庄乡等山区地带,安全应急小屋示范点接连涌现。这些设施齐全的小屋,配备光伏发电、卫星通讯、净水、石墨烯供暖等高端设备,紧急情境下能确保周边居民的基本生活。每屋能支撑约200人一周生活需求,达到“饮水、用电、通讯、供暖”四大保障目标。此类小屋的建设,显著提升了山区应急响应能力,为居民构筑了坚实生命屏障。

六、交通网络的升级:京西南骨干路网建设加速

交通构成城市发展的核心,房山区政府着力推进京西南主干交通网的建设,以优化交通状况和提升防灾救灾水平。108新线高速等项目已启动建设。这些项目的完工将显著减少市区至房山景区的旅行时间,增强游客的旅游便利与舒适度。此举亦将加强房山区的交通韧性和减灾能力,为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打下稳固基础。

七、水系治理的深化:协同治水,共筑防洪长城

房山区将水系整治列为灾后重建的关键项目。为增强流域整体防洪能力,区政府与邻近地区合作,全面实施拒马河、大石河等多条河道的防洪工程建设。此外,提速推进关键水库建设前期进度,确保区域防洪安全。此系列措施有效增强房山区防洪防御,同时助力环境改善与区域可持续发展。

房山区于历史新起点,坚定地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。反思去年,我们为灾区重建的卓越成果感到骄傲;展望来日,我们对房山光明的未来充满信心。在此,我们深思:在挑战与机遇面前,房山区将如何传承团结奋进、不息奋斗的精神?又将如何以更开放、更务实的态度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?让我们共同憧憬房山区辉煌的未来。